作为京城名校股市配资开户,北京十一学校的升学战绩有目共睹。
2025年高考,清北录取共75人(不含北医、清美),清北率13%,还有8人已提前通过新领军/英才等计划提前进入清北。
北京市前20名,十一学校有1人,698分以上8人,670分以上110人,600分以上480人。参加高考总人数560人,650分以上人数占比43%,600分以上占比85%。
在国际赛道中,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2025届共计252名毕业生,其中AP课程51名,IB课程58名,A-level课程73名,收获美本Top30综合大学录取194枚,哈耶普斯麻2枚,藤校12枚,Top10大学8枚,Top20大学52枚。
但是如果仅仅将升学归功于走班制、综合素养考试、分层教学、海量课程选择,那就太简单了。
最近,《我们做对了什么——北京十一学校家长的陪伴与反思》正式出版,这本书由中国教育报编审、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刘华蓉博士和40多位十一学校的家长共同撰写。
图源:网络
展开剩余86%不同于过去市面上常见的鸡娃哲学,这本书带我们从家长的角度理解十一学校,让我们看到了十一学校家长圈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?
01.
不卷分数,卷成长
十一学校家长的集体觉醒
从书中可以看出,十一学校和家长自发形成了稳固的学习共同体,他们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提供的资源,而是成为学校坚定的同行者。
比如,十一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强调多样性选择,学生可以自由选科,形成了每个人都有不同课表的一人一班走读制,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。
在普通学校的家长看来,这就是快慢班,而进入慢班的孩子注定是被“放弃”的。
图源:十一学校
但是在十一学校,分层的目的只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教学,更重要的是,教育资源并没有像高层级倾斜,而是一碗水端平。
一开始,也有很多家长不适应,担心孩子降低层级后感到难过,但孩子却很坦然地告诉妈妈,降级后,同学们关系更好,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,提分肉眼可见。
鸡娃群风声鹤唳,家长们一边防备着自己的孩子补习被别人知道,另一边又悄悄打听其他孩子上什么补习班。
但是在十一学校,不同年级之间的家长“帮传带”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传统。
上一届毕业生家长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无私分享给下一届家长,在《我们做对了什么——北京十一学校家长的陪伴与反思》中,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在教育上的“遗憾”。
比如:“要是能重来,我会早点培养孩子一项运动技能”“我会少逼他学奥数,多带他去博物馆”...
图源:十一学校
值得我们关注的是,家长口中提到的教育遗憾,基本和学习和分数无关。
这些经验和这本书的内容,也得益于十一学校家长强大的反思和复盘能力。写SWOT分析、做阶段性总结,他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项目。
或许正是这样不断反思和复盘,让十一学校的家长和孩子始终处于一种认清自我,不断进步的状态中。
02.
尊重并鼓励自由
自由孕育自律
在《我们做对了什么——北京十一学校家长的陪伴与反思》中有这样一个金句——在幕后候场,在关键处点灯。
这一句话是对十一学校家长教育理念的精准概括,家长不是孩子人生的主角,而是在幕后守候,在孩子需要时为他们点亮一盏明灯的角色。
十一学校家长都深刻地认识到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天赋,不可能所有在同一条轨道上赛跑。
图源:豆瓣读书
书中记录的一位家长华闻的故事,他的儿子化学思维不强,老师建议孩子避开弱项,选择物理+政治+历史的组合。
但是半年后,高考招生新规出炉,理工类专业必须同时修习物理和化学。华闻感到非常焦虑,觉得儿子的选课不文不理,要求他改回化学。
不过华闻没有强硬要求,而是找了几位老师商量,大家一致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补短板,不如另选一条更适合的赛道,比如选择专业填报更灵活的港校。
最后,儿子凭借文理兼备的实力,成功被港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录取。
教育的另一面是尊重,尊重孩子的个性,尊重孩子的选择,而不是为孩子修剪枝丫。
图源:十一学校
如果说父母的尊重提供了孩子自我发展的土壤,那么自由就是孩子的养分。很多家长认为,给孩子过多的自由并不是好事,但十一学校的家长恰恰认为,自由才能滋生自律。
晓晴的儿子在月光科学讨论社担任社长,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学习。
一开始父母非常担心孩子会因此成绩落后,不过他们没有要求儿子马上放弃社长一职,而是和孩子沟通,在保证作业完成的前提下,才允许他继续社团工作。
在孩子心里,这份信任比任何鼓励都来得重要,也正是由于父母的支持和信任,孩子可以在社团中一直探索。
后来他发现数学才是宇宙中最美的语言,于是在报考中坚定地选择了数学专业。
尊重和信任,是教育上最朴素的真理。而所谓自由,不是放手不管,而是让孩子在被尊重中学会自我调适和控制。
03.
学制多样、升学多路
十一学校到底有多硬核?
选择十一学校的家长是有远见的,因为十一学校一直是北京基础教育的标杆和试验田。
十一学校同时开设两种学制,二四制和三三制。
二四制是指初中两年、高中四年,学生不需要中考就可以直升高中;三三制是指普通的中学教育,初中三年、高中三年,需要参加中考选拔。
不同的学制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教学,既让有天分的孩子超前学习,也保留了传统的升学路线。
在教学上,十一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实行走班制,没有固定的班级,每个班人数20-25人,保证师生互动,教学上也更加个性化。
图源:十一学校
学校还有两个特殊班型,科学实验班和二四课程实验班(即直升班)。
科学实验班面向中考成绩优异、区排前500名的学生,选拔程序严格,包括笔试、综合能力测评与面试,目的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科研与学术型人才。
而二四课程实验班主要以语言、数学、科学、社会四大学科为核心,融合艺术、技术、心理健康、信息和综合活动课程,提供一种全面而多元的教学体系。
在升学上,十一学校主要有三个不同路径,分别是统招批次、校额到校和特殊项目。
在统招批次中,普通班面向海淀区招生,2024年录取分数线为649分,2025年改革后调整为491分(区排569)。
国际班则根据专业不同学费在10万至12万元/年之间,学生需通过英语及专业加试,2024年录取平均分为639(区排3248)。
另外,学校还设立科技、艺术、机器人编程等特长招生,占统招名额的7%左右。
图源:十一学校
校额到校项目主要为海淀区普通初中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,要求在同一初中连续三年学籍、综合素质评价B级以上。
另外还要达到中考主科90%-92%的得分率。2025年,学校计划提供182个校额到校名额。
特殊项目包括“1+3项目”、集团直升、市级统筹三类。
其中,“1+3项目”允许初二学生通过综合评估提前锁定高中资格;
“集团直升”为太平路小学及十一晋元中学等集团校学生提供直升机会;
“市级统筹”面向非东西海区域的优质生源,录取门槛极高,通常需要位列区排名前1%。
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是十一学校的核心,从学制到课程,从教学模式到升学途径,不同的赛道满足不同的孩子。
正如曾经主导北京十一学校改革的校长李希贵所说股市配资开户,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选择的校园。
发布于:安徽省招财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